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加大对脱贫攻坚的审计力度
夏循福(审计署武汉特派办)
来源:审计署网站
一、加大脱贫攻坚审计力度是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大脱贫攻坚审计力度是审计机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大举措。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学懂、弄通、做实,关键是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加大对脱贫攻坚审计力度,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党关于精准扶贫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审计机关在工作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机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聚焦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促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聚焦促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开展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抓手和重要平台,一定要在审深审透上下功夫,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积极发挥作用。
其次,加大脱贫攻坚审计力度是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应有之义。审计监督职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办、国办在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中明确,审计署的责任是“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脱贫攻坚审计力度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围绕精准脱贫,重点关注政策、资金、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着力揭示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和弄虚作假、隐瞒实情、虚报浮夸等作风问题,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保障作用。
最后,从前期审计机关开展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情况看,审计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2015年底开始,审计署陆续组织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开展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从审计的情况看,审计机关发挥了促进扶贫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查处基层微腐败等职能作用。以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为例,在每次的审计中都能发现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由于有关贫困人口的相关资料不健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不到位、信息孤岛相关数据资料不能全面准确共享,造成一部分不符合贫困标准和条件的非贫困人口享受了贫困人口应享受的政策和待遇,不仅影响到扶贫政策效用的发挥,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查处,保证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为真扶贫、扶真贫起到了保障作用。所以,实践证明,审计在脱贫攻坚审计中大有可为,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扶贫攻坚审计的几点思考
(一)扶贫审计的难点或风险点。
扶贫审计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未来检验,所以审计人员首先应对扶贫审计的难点或风险点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一是审计载体基础性工作先天不足,给审计核实真实性带来难度。扶贫审计所涉及的一些业务资料和部分财务资料存在缺乏原始证据、证据链缺失等现象,加上农村现金交易较多,同时,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包包账”、“口袋账”现象,给审计人员核实有些事项的真实性带来了难度。如,产业扶贫中的养殖项目数量的核定、脱贫人口收入的核定等。
二是扶贫审计点多面广、资金分散金额小,给审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判断带来难度。扶贫审计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中国最基层的单元人、户,资金分散金额小,有些政策和标准相同,审计人员很难进行重要性判断,只能凭经验和感觉。
三是农业生产的特点,给审计人员进行客观性评估带来难度。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天气的影响大、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审计人员要对项目的收益和是否能实现目标很难作出客观的评估和判断,而这一点又对贫困户脱贫至关重要。所以审计人员很难对一些产业扶贫项目是否合适、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能帮助贫困户脱贫作出客观评判,从而无法判断能否保证实现最终脱贫目标。
四是审计对象的特点,给审计人员审计取证带来一定的难度。扶贫审计涉及的贫困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要找到需要核实的对象不太容易(打工、走亲戚等),加上一些贫困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事项问起来不记得、不知道),有些甚至不识字,给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取证带来不便。
(二)扶贫审计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完成扶贫审计任务和出成绩的关系。扶贫审计就是通过审计保证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脱贫目标的实现。由于扶贫资金点多面广、资金分散金额小,发现问题不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即使发现的一些违纪违规问题金额也很小,在当前的考核体制下出成绩不容易。但我们应该看到,扶贫审计每发现的一个问题都涉及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扶贫脱贫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扶贫审计是一项政治任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体审计人员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此项工作任务,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气概、不达目标誓不休的战斗精神来完成好这项工作,把通过审计确保扶贫脱贫目标的实现作为最大的政绩、最大的业绩。同时,我们要正确看待从事扶贫审计的人员和处室的业绩考核问题,要从考核方式、考核计分上向扶贫审计倾斜,从而不断提高从事扶贫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从事扶贫审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二是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扶贫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个阶层都很重视,对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也多,所以发生大面积、大量违纪违规问题可能性不大,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因此,扶贫审计更多的是先找准切入点,以发现单个、单一问题为主,当然能够深入发现面上的问题、以点扩面更好。
三是处理好查账和见人见物的关系。作为扶贫审计,除了把账查清楚、把扶贫资金使用查清楚外,关键的还是要见人见物,要走出办公室,要进行实地勘察,要对与扶贫资金相对应的人和物进行现场核查,查清楚项目的状况,必须做到见人见物。所以扶贫审计必须进行大量的现场核查、核实工作。
(三)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进一步加大对扶贫攻坚的审计力度。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要打造“三农”式审计干部。扶贫审计很辛苦,要走村串户,要入户调查,且很多地方交通不便,遇上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村乡一级的办公场所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办公场所;在村里工作时,上厕所也不方便;有些事项的核实,老办法行不通,还要奔波多个来回;同时,审计人员还要对农村、农业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所有的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大的考验。所以,必须要求所有参审人员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式审计干部队伍,要带着对农民、农村的深厚感情开展扶贫审计。
二是按照胡泽君审计长提出的要求在三个方面进行“深化”。胡泽君审计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精心组织、善作善成,持续开展扶贫审计,对贫困地区实现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的实施情况,严肃揭示挪用、滥用、贪污侵占扶贫资金,以及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促进追责问责。在工作中,我们要落实好审计长的要求,第一,在“精准”上深化。要从扶贫对象是否“精准”逐步转到脱贫对象是否“精准”,是不是真脱贫了,还包括扶贫措施、项目的精准等方面。第二,要在“绩效”上深化。扶贫措施、项目的效益怎么样,是不是真正能产生效益,是否真正在扶贫脱贫中发挥作用,是否具有长效机制等。第三,要在“安全”上深化。资金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挪用、滥用、贪污侵占扶贫资金现象,是否存在基层腐败、小官大贪微腐败。是否存损失浪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等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大大数据扶贫审计力度。胡泽君审计长提出要对贫困地区实现审计全覆盖,加上扶贫工作本身的特点,必须加大扶贫大数据审计力度。加大大数据审计力度,是胡泽君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工作。其实,这几年的扶贫审计,审计署都开展了大量的大数据审计工作,例如贫困人口的大数据比对、教育扶贫的大数据比对等,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一步要巩固提高,关键是要数据先行,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要主动收集国定贫困县的扶贫等相关数据,主动开展全方位的相关分析比对工作,为确定审计重点和目标提供依据。